BS EN 1998-2:2005+A2:2011. 欧洲规范8—结构抗震设计—第2部分:桥梁
Eurocode 8. Design of structure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 Bridges
目录
前言
欧洲规范计划的背景
欧洲规范的地位和应用领域
执行欧洲规范的国家标准
欧洲规范和产品统一技术规范(EN和ETA)之间的联系
有关EN 1998-2的更多具体信息
EN 1998-2的英国版附录
第1章 引言
1.1 范围
1.1.1 EN 1998-2的适用范围
1.1.2 EN 1998的补充部分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1 用途
1.2.2 一般引用标准
1.2.3 参考准则和标准
1.2.4 桥梁的补充标准和其他参考标准
1.3 假设
1.4 原则与应用准则之间的区别
1.5 定义
1.5.1 概述
1.5.2 所有欧洲规范通用的术语
1.5.3 EN 1998-2采用的其他术语
1.6 符号
1.6.1 概述
1.6.2 EN 1998-2中第2和3章中使用的其他符号
1.6.3 EN 1998-2第4章中使用的其符号
1.6.4 EN 1998-2第5章中使用的其他符号
1.6.5 EN 1998-2第6章中使用的其他符号
1.6.6 EN 1998-2第7章以及附录J、JJ和K中使用的其他符号
第2章 基本要求与遵从准则
2.1 设计地震作用
2.2 基本要求
2.2.1 概述
2.2.2 无坍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2.2.3 损坏最小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3 遵从准则
2.3.1 概述
2.3.2 预期地震性能
2.3.3 抗力验证
2.3.4 承载力设计
2.3.5 延性规定
2.3.6 连接件-位移控制-细部设计
2.3.7 简化准则
2.4 理论设计
第3章 地震作用
3.1 地震作用的定义
3.1.1 概述
3.1.2 运动分量的应用
3.2 分量的量化
3.2.1 概述
3.2.2 场地决定的弹性响应谱
3.2.3 时程表示法
3.2.4 用于线性分析的场地决定设计谱
3.3 地震作用的空间变异
第4章 分析
4.1 建模
4.1.1 动力自由度
4.1.2 质量
4.1.3 结构阻尼和构件刚度
4.1.4 土体建模
4.1.5 扭转效应
4.1.6 用于线性分析的特征系数
4.1.7 地震作用的竖直分量
4.1.8 延性桥梁的规则和不规则地震特性
4.1.9 不规则桥梁的非线性分析
4.2 分析方法
4.2.1 线性动力分析–响应谱法
4.2.2 基本模态法
4.2.3 可选线性方法
4.2.4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4.2.5 静力非线性分析(pushover法)
第5章 强度检验
5.1 概述
5.2 材料和设计强度
5.2.1 材料
5.2.2 设计强度
5.3 承载力设计
5.4 二阶效应
5.5 地震作用与其它作用的组合
5.6 混凝土截面抗力检验
5.6.1 设计抗力
5.6.2 约束延性结构
5.6.3 延性结构
5.7 钢构件和组合构件的抗力检验
5.7.1 钢桥墩
5.7.2 钢或组合桥面
5.8 基础
5.8.1 概述
5.8.2 设计作用效应
5.8.3 抗力检验
第6章 细部设计
6.1 概述
6.2 混凝土桥墩
6.2.1 约束条件
6.2.2 纵向受压钢筋的压屈
6.2.3 其它规定
6.2.4 空心桥墩
6.3 钢桥墩
6.4 基础
6.4.1 扩大基础
6.4.2 桩基础
6.5 约束延性结构
6.5.1 临界截面延性的检验
6.5.2 避免特殊非延性构件的脆性破坏
6.6 支承和抗震连接
6.6.1 一般要求
6.6.2 支座
6.6.3 抗震连接器、固定装置和振动传递装置
6.6.4 最小搭接长度
6.7 混凝土桥台和挡土墙
6.7.1 一般要求
6.7.2 桥台和桥面的柔性连接
6.7.3 桥台和桥面的刚性连接
6.7.4 有很大压载的涵洞
6.7.5 挡土墙
第7章 带有隔震装置的桥梁
7.1 概述
7.2 定义
7.3 基本要求和合规准则
7.4 地震作用
7.4.1 设计响应谱
7.4.2 时程表示法
7.5 分析步骤与建模
7.5.1 概述
7.5.2 隔震系统的设计属性
7.5.3 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
7.5.4 基本模态频谱分析
7.5.5 多模态谱分析
7.5.6 时程分析
7.5.7 地震作用的竖向分量
7.6 检验
7.6.1 地震设计状况
7.6.2 隔震系统
7.6.3 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
7.7 隔震系统的特殊要求
7.7.1 侧向恢复能力
7.7.2 隔震装置界面上的侧向约束
7.7.3 检查和养护
附录A(提示性附录) 与基准地震作用有关的概率 施工阶段中设计地震作用的选择指导
A.1 基准地震作用
A.2 施工期间的设计地震作用
附录B(提示性附录) 混凝土桥墩中塑性铰延性位移与 延性曲率系数之间的关系
附录C(提示性附录) 钢筋混凝土延性构件有效刚度的估算
C.1 概述
C.2 方法1
C.3 方法2
附录D(提示性附录) 地震场地运动的空间变异: 分析模型与分析方法
D.1 模型描述
D.2 样本
D.3 分析方法
D.3.1 概述
D.3.2 线性随机振动分析
D.3.3 有相关运动样本的时程分析
D.3.4 多支撑输入的响应谱
附录E(提示性附录) 非线性分析的可能材料特性 与塑性铰变形能力
E.1 概述
E.2 可能材料特性
E.2.1 混凝土
E.2.2 普通钢筋
E.2.3 结构钢
E.3 塑性铰的旋转能力
E.3.1 概述
E.3.2 钢筋混凝土
附录F(提示性附录) 浸水桥墩附加水质量
附录G(规范性附录) 承载力设计效应的计算
G.1 一般步骤
G.2 简化
附录H(提示性附录) 静态非线性分析(pushover法)
H.1 分析方向,基准点和目标位移
H.2 荷载分布
H.3 变形要求
H.4 桥面检验
H.5 非延性破坏模态和基础土体的检验
附录J(规范性附录) 地震隔离装置的设计性能变化
J.1 引起设计性能变化的因素
J.2 变化的评估
附录JJ(提示性附录) 常用隔离器类型的系数
JJ.1 弹性支承的λmax值
JJ.2 滑动隔离器的λmax值
附录K(提示性附录) 地震隔离装置设计性能的验证试验
K.1 范围
K.2 原型试验
K.2.1 概述
K.2.2 试验顺序
K.2.3 隔离器特性的确定
K.3 其它试验
K.3.1 磨损和疲劳试验
K.3.2 低温试验
(1) 欧洲规范8的适用范围见EN1998-1:2004中的1.1.1。本标准的适用范围见1.1.1。有关欧洲规范8的其他部分,参见EN 1998-1:2004中的1.1.3。
(2) 在EN 1998-1:2004中规定的适用范围内,本部分涵盖了适用于抗震桥梁设计的特殊施工要求、合规标准和适用准则。
(3) 本部分主要讲述了桥梁的抗震设计,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水平地震作用是主要的作用力,通过桥墩受弯来抵抗或由桥台抵抗;例如,对于由竖向或接近竖向墩柱系统支撑桥面上部结构的桥梁。尽管没有涵盖到所有情况,但是本部分的规定还是适用于斜拉桥和拱桥的抗震设计。
(4) 悬索桥、木制和石砌桥、活动桥和浮桥不在本部分的讨论范围内。
(5) 除相关欧洲规范或EN 1998的相关章节外,本部分仅包含在地震区桥梁设计中需遵循的那些规定。在低震区,可建立简化设计标准(见2.3.7(1))。
(6) 本部分主要涉及以下主题:
− 基本要求和合规标准,
− 地震作用,
− 分析,
− 强度检验,
− 细部设计。
本部分还包含一个针对地震隔离的特殊章节,该章节给出了有关桥梁防震方法运用方面的规定。
(7) 附录G给出了设计能力效应计算的规则。
(8) 附录J给出了有关地震隔离装置设计性能变化以及如何在设计中考虑这些变化的规则。
注1:提示性附录A讲述了基准地震事件概率和各个施工阶段中设计地震作用的推荐选择。
注2:提示性附录B讲述了混凝土墩柱中塑性铰的位移延性和弯曲延性之间的关系。
注3:提示性附录3讲述了钢筋混凝土柔性构件的有效刚度估算。
注4:提示性附录D讲述了地震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异的建模分析。
注5:提示性附录E讲述了在非线性分析中的可能材料特性和塑性铰变形能力。
注6:提示性附录F给出了浸水墩柱中附加水质量的说明。
注7:提示性附录H给出了有关静态非线性分析的说明。
注8:提示性附录JJ给出了有关普通类型隔离装置的λ系数。
注9:提示性附录K给出了验证隔震装置设计特性的测试要求。
见EN 1998-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