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 EN 1992-1-1 A1 2014(2015) 欧洲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1部分:一般规程与建筑设计规程
目录
第1章概述
1.1.范围
1.1.1.欧洲规范2的适用范围
1.1.2.欧洲规范2第1-1部分的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1一般引用标准
1.2.2其他引用标准
1.3.假设
1.4.原理和应用程序规则之间的区别
1.5.定义
1.5.1概述
1.5.2本标准中的其他术语和定义
1.5.1.1.预制结构。
1.5.1.2.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构件。
1.5.1.3.无粘结和体外预应力筋。
1.5.1.4.预应力。
1.6.符号
第2章设计基础
2.1.要求
2.1.1.基本要求
2.1.2.可靠性管理
2.1.3.设计使用期限、耐久性和质量管理
2.2.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2.3.基本变量
2.3.1.作用和环境影响
2.3.1.1.概述
2.3.1.2.热效应
2.3.1.3.不均匀沉降/位移
2.3.1.4.预应力
2.3.2.材料和产品的特性
2.3.2.1.概述
2.3.2.2.收缩与徐变
2.3.3.混凝土变形
2.3.4.几何数据
2.3.4.1.概述
2.3.4.2.现浇桩的补充要求
2.4.通过分项系数法进行验证
2.4.1.概述
2.4.1.设计值
2.4.1.1.收缩作用的分项系数
2.4.1.2.预应力的分项系数
2.4.1.3.疲劳荷载的分项系数
2.4.1.4.材料的分项系数
2.4.1.5.基础材料的分项系数
2.4.2.作用力的组合
2.4.3.静态平衡检验-EQU
2.5.测试协助设计
2.6.基础的补充要求
2.7.扣件要求
第3章材料
3.1.混凝土
3.1.1.概述
3.1.2.强度
3.1.3.弹性变形
3.1.4.徐变和收缩
3.1.5.非线性结构分析中的应力-应变关系
3.1.6.设计抗压与抗拉强度
3.1.7.有关横截面设计的应力-应变关系
3.1.9.钢筋混凝土
3.2.钢筋
3.2.1.概述
3.2.2.属性
3.2.3.强度
3.2.4.延展特性
3.2.5.焊接
3.2.6.疲劳
3.2.7.设计假设
3.3.预应力钢
3.3.1.概述
3.3.2.属性
3.3.3.强度
3.3.4.延展特性
3.3.5.疲劳
3.3.6.设计假设
3.3.7.护套中的预应力筋
3.4.预应力设备
3.4.1.锚固和耦合器
3.4.1.1.概述
3.4.1.2.机械性能
3.4.1.2.1.锚固预应力筋
3.4.1.2.2.锚固设备和锚固区域
3.4.2.外部非粘结预应力筋
3.4.2.1.概述
3.4.2.2.锚具
第4章钢筋耐久性和保护层
4.1.概述
4.2.环境条件
4.3.耐用性要求
4.4.检验方法
4.4.1.混凝土保护层
4.4.1.1.概述
4.4.1.2.最小保护层,cmin
4.4.1.3.偏差设计裕度
第5章结构分析
5.1.概述
5.1.1.一般要求
5.1.2.有关基础的特殊要求
5.1.3.荷载实例和组合
5.1.4.二阶效应
5.2.几何缺陷
5.3.结构理想设计
5.3.1.全面分析的结构模型
5.3.1.几何数据
5.3.1.1.翼缘的有效宽度(所有极限状态)
5.3.1.2.建筑物梁板的有效跨距
5.4.线弹性分析
5.5.通过限制重新分配进行的线弹性分析
5.6.塑性分析
5.6.1.概述
5.6.2.梁、框架和平板的塑性分析
5.6.3.旋转能力
5.6.4.压拉杆模型分析
5.7.非线性分析
5.8.轴向荷载二阶效应分析
5.8.1.定义
5.8.2.概述
5.8.3.二阶效应简化标准
5.8.3.1.独立构件的长细比标准
5.8.3.2.独立构件的长细比和有效长度
5.8.3.3.建筑物的整体二阶效应
5.8.4.蠕变
5.8.5.分析方法
5.8.6.一般方法
5.8.7.基于标称刚度的方法
5.8.7.1.概述
5.8.7.2.标称刚度
5.8.7.3.力矩放大系数
5.8.8.基于标称曲率的方法
5.8.8.1.概述
5.8.8.2.弯矩
5.8.8.3.曲率
5.8.9.二轴弯曲
5.9.长细梁的侧向不稳定性
5.10.预应力构件和预应力结构
5.10.1.概述
5.10.2.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
5.10.2.1.最大应力
5.10.2.2.混凝土应力限制
5.10.2.3.测量
5.10.3.预应力
5.10.4.先张过程中的直接预应力损失
5.10.5.后张过程中的直接预应力损失
5.10.5.1.由混凝土瞬时变形引起的损失
5.10.5.2.由摩擦引起的损失
5.10.5.3.锚固损失
5.10.6.随时间变化的先张和后张预应力损失
5.10.7.分析时的预应力考虑
5.10.8.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预应力效应
5.10.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疲劳极限状态的预应力效应
5.11.一些特殊构件的分析
第6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S)
6.1.有/无轴力的弯曲
6.2.剪切
6.2.1.一般验证程序
6.2.2.不要求设计抗剪钢筋的构件
6.2.3.腹板与翼缘之间的剪切作用
6.2.4.不同时段浇注混凝土之间界面的剪切力
6.2.5.概述
6.2.6.设计程序
6.2.7.翘曲扭转
6.3.冲压
6.3.1.概述
6.3.1.荷载分布和基准控制周界
6.3.2.冲剪应力计算
6.3.3.无抗冲剪钢筋的平板和柱基的冲剪强度
6.3.4.带有抗冲剪钢筋的平板和柱基的冲剪强度
6.4.压拉杆模型设计
6.4.1.概述
6.4.2.支柱
6.4.3.压杆
6.5.锚固和搭接
6.6.局部加载区域
6.7.疲劳
6.7.1.验证条件
6.7.2.疲劳确认的内力和应力
6.7.3.作用量的组合
6.7.4.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确认程序
6.7.5.采用等效应力损失范围进行确认
6.7.6.其他验证
6.7.7.在受压或冲剪条件下进行的混凝土确认
第7章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7.1.概述
7.2.压力限制因素
7.3.裂缝控制
7.3.1.一般注意事项
7.3.2.最小加固区域
7.3.3.不进行直接计算的裂缝控制
7.3.4.裂缝宽度计算
7.4.偏转控制
7.4.1.一般注意事项
7.4.2.可以省略计算的情况
7.4.3.通过计算检查挠度情况
第8章 钢筋和预应力筋
8.1.概述
8.2.钢筋的间距
8.3.弯曲钢筋的允许心轴直径
8.4.纵向加固的锚固
8.4.1.概述
8.4.2.无限粘结应力
8.4.3.基准锚固长度
8.4.4.设计锚固长度
8.5.箍筋和抗剪钢筋的锚固
8.6.焊条锚固
8.7.搭接和机械连接器
8.7.1.概述
8.7.2.搭接
8.7.3.搭接长度
8.7.4.搭接区内的横向钢筋
8.7.4.1.受拉横向钢筋
8.7.4.2.永久受压横向钢筋
8.7.5.由螺纹钢丝制成的焊接钢丝的搭接
8.7.5.1.主筋搭接
8.7.5.2.辅助配筋的搭接
8.8.大直径钢筋的补充规则
8.9.成束钢筋
8.9.1.概述
8.9.2.钢束的锚固
8.9.3.预应力筋搭接
8.10.预应力筋
8.10.1.预应力筋和导管的布置
8.10.1.1.概述
8.10.1.2.先张预应力筋
8.10.1.3.后张导管
8.10.2.先张预应力筋的锚固
8.10.2.1.概述
8.10.2.2.预应力转移
8.10.2.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预应力筋锚固
8.10.3.后张构件的锚固区
8.10.4.预应力筋的锚固件和连接器
8.10.5.转向块
第9章构件设计和特殊规则
9.1.概述
9.2.横梁
9.2.1.纵向钢筋
9.2.1.1.最大和最小钢筋面积
9.2.1.2.其他细部设计
9.2.1.3.纵向拉伸钢筋的缩减
9.2.1.4.末端支撑底部钢筋的锚固
9.2.1.5.中间支撑件底部钢筋的锚固
9.2.2.剪切钢筋
9.2.3.表层加强钢筋
9.2.4.间接支撑
9.3.实心平板
9.3.1挠曲钢筋
9.3.1.1.概述
9.3.1.2.支撑件附近平板中的钢筋
9.3.1.3.转角钢筋
9.3.1.4.自由边上的钢筋
9.3.2.抗剪钢筋
9.4.平板
9.4.1.内柱平板
9.4.2.边缘平板和角柱
9.4.3.冲剪钢筋
9.5.柱体
9.5.1.概述
9.5.2.纵向钢筋
9.6.墙体
9.6.1.概述
9.6.2.垂直钢筋
9.6.3.垂直钢筋
9.6.4.转角钢筋
9.7.深梁
9.8.基础
9.8.1.桩帽
9.8.2.支柱和墙脚
9.8.2.1.概述
9.8.2.2.钢筋的锚固
9.8.3.系梁
9.8.4.岩石上的柱基
9.8.5.钻孔桩
9.9.几何形状或作用力呈不连续性的区域
9.10.拉杆系统
9.10.1.概述
9.10.2.拉杆配比
9.10.3.概述
9.10.4.周边系筋
9.10.5.内部拉杆
9.10.5.1.连接至支柱和/或墙体的水平拉杆
9.10.5.2.垂直拉杆
9.10.6.拉杆的连续性及锚固
第10章关于预制混凝土元件和结构的补充规则
10.1.概述
10.1.1.本章使用的专业术语
10.2.设计基础和基本要求
10.3.材料
10.3.1.混凝土
10.3.1.1.强度
10.3.2.预应力钢筋
10.3.2.1.预应力钢筋的技术特性
10.4.结构分析
10.4.1.概述
10.4.2.预应力损耗
10.5.关于详细设计的特定规则
10.5.1.平板中的约束力矩
10.5.2.墙体与地板的连接件
10.5.3.楼面系统
10.5.4.预制元件的连接件和支撑件
10.5.4.1.材料
10.5.4.2.连接设计的一般规则
10.5.4.3.用于转移压力的连接件
10.5.4.4.用于转移剪切力的连接件
10.5.4.5.用于转移弯矩或拉伸力的连接件
10.5.4.6.半接头
10.5.4.7.支撑钢筋的锚固
10.5.5.轴承
10.5.5.1.概述
10.5.5.2.用于连接构件的支承
10.5.5.3.1隔离构件的支承
10.5.6.有预留孔的地基
10.5.6.1.概述
10.5.6.2.楔形表面的预留孔
10.5.6.3.带有光滑表面的预留孔
10.5.7.连杆系统
第11章轻骨料混凝土结构
11.1.概述
11.1.1.范围
11.1.2.特殊符号
11.2.设计基础
11.3.材料
11.3.1.混凝土
11.3.2.弹性变形
11.3.3.徐变和收缩
11.3.4.非线性结构分析中的应力-应变关系
11.3.5.设计抗压与抗拉强度
11.3.6.钢筋混凝土
11.4.钢筋耐久性和保护层
11.4.1.环境条件
11.4.2.混凝土保护层与混凝土性能
11.5.结构分析
11.5.1.旋转能力
11.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1.6.1.不要求设计抗剪钢筋的构件
11.6.2.要求设计抗剪钢筋的构件
11.6.3.扭转
11.6.3.1.设计程序
11.6.3.2.无抗冲剪钢筋的平板和柱基的冲剪强度
11.6.3.3.带有抗冲剪钢筋的平板和柱基的冲剪强度
11.6.4.局部加载区域
11.6.5.疲劳
11.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1.8.钢筋的细部设计概述
11.8.1.弯曲钢筋的允许心轴直径
11.8.2.无限粘结应力
11.9.构件的细部结构和特殊规则
11.10.预制混凝土元件和结构的补充规则
11.11.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结构
第12章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结构
12.1.概述
12.2.材料
12.2.1.混凝土:其他设计假设
12.3.结构分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2.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2.4.1.挠曲设计阻力和轴向力
12.4.2.本地故障
12.4.3.剪切
12.4.4.扭转
12.4.5.由结构变形(扭曲)诱发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2.4.5.1.柱体和墙体的长细度
12.4.5.2.墙体和柱体的简化设计方法
12.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2.6.构件的细部结构和特殊规则
12.6.1.结构构件
12.6.2.伸缩缝
12.6.3.条形或板式基础
附件
A(资料性附录) | 材料分项系数的修正 |
B(资料性附录) | 徐变和收缩应变 |
C(规范性附录) | 增强材料的拉伸性能 |
D(资料性附录) | 预应力钢筋松弛损失的详细计算方法 |
E(资料性附录) | 耐久性的指示强度分类 |
F(资料性附录) | 平面内应力条件下的拉伸钢筋公式 |
G(资料性附录) |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
H(资料性附录) | 结构中的整体二阶效应 |
I(资料性附录) | 平板和剪力墙分析 |
J(资料性附录) | 几何形状或作用力呈不连续性的区域示例 |
前言
本文件(EN 1992:欧洲规范2: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一般规程与建筑设计规程)由CEN/TC250“欧洲结构规范”技术委员会编制,其秘书处由英国标准协会管理。CEN/TC250对所有结构欧洲规范负责。
通过相同文本的出版或确认,最迟在2004年5月前,本欧洲标准应具有与国家标准同等的地位,而与之相冲突的国家标准应最迟于2010年3月前被废除。
此文件取代ENV 1992-1-1,1992-1-3,1992-1-4,1992-1-5,1992-1-6和1992-3。
根据CEN/CENELEC内部条例,下列国家的国家标准机构必须执行此欧洲标准: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修订版A1前言
本文件(EN 92/01/01:2004/A1:2014)由技术委员会CEN/TC 250“欧洲结构规范”编制,其秘书处由BSI监管。
通过相同文本的出版或确认,最迟在2015年12月前,欧洲标准EN 1992-1-1:2004的修订应具有与国家标准同等的地位,而与之相冲突的国家标准应最迟于2015年12月前被废除。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是上述专利以外的专利权主体。CEN[和/或CENELEC]不负责确认任何或所有此类专利权。
本文件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委托CEN编制。
根据CEN/CENELEC内部规范,以下国家的国家标准组织有义务实施本欧洲标准: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尔他、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与英国。
欧洲规范计划的背景
1975年,欧共体委员会在条约第95条的基础上确定了建设领域的一项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消除行业的技术障碍以及统一技术规范。
在这一行动方案中,欧委会首先建立一套统一的建设工程设计的技术规则。这一套技术规则在第一阶段作为各成员国现行规则的一种替代方案,并将最终取代它们。
在会员国代表指导委员会的帮助下,欧委会用15年的时间制定了欧洲规范计划,即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套欧洲规范。
1989年,欧洲委员会、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根据欧委会和CEN之间的协议[1],决定通过一系列授权将欧洲规范的编制和出版任务移交给CEN,以便使其在将来具备欧洲标准(EN)的地位。这实际上将欧洲规范与理事会及欧委会所有与欧洲标准相关的规定和指令联系起来。(如理事会的建筑产品(CPD)指令89/106/EEC和理事会的公共工程和服务指令93/37/EEC、92/50/EEC、89/440/EEC及等效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用以建立内部市场的指令)。
欧洲结构规范计划包括以下标准,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
EN 1990 | 欧洲规范 0: | 结构设计基础 |
EN 1991 | 欧洲规范 1: | 对结构的作用 |
EN 1992 | 欧洲规范 2: | 混凝土结构设计 |
EN 1993 | 欧洲规范 3: | 钢结构设计 |
EN 1994 | 欧洲规范 4: |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
EN 1995 | 欧洲规范 5: | 木结构设计 |
EN 1996 | 欧洲规范 6: | 砖体结构设计 |
EN 1997 | 欧洲规范 7: | 岩土工程设计 |
EN 1998 | 欧洲规范 8: | 结构抗震设计 |
EN 1999 | 欧洲规范 9: | 铝结构设计 |
欧洲规范标准承认每个成员国监管部门的责任,并保障其确定国家规定安全事项的各项数值(因国而异)的权利。
欧洲规范的地位和应用领域
欧盟各会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承认欧洲规范作为参考文件,用于下列目的:
– 作为证明建筑和土木工程符合理事会指令89/106/EEC的基本要求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基本要求N°1—力学阻力和稳定性——以及基本要求N°2—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
– 作为确定建筑工程及相关工程服务合同的基础;
– 作为制定统一的建筑产品技术规范的框架(EN和ETA)。
尽管欧洲规范与统一的产品标准[1]的性质不同,但就其对建筑工程本身而言,欧洲规范与CPD第12条所述的解释性文件有直接关系[2]。因此,从事产品标准工作的CEN技术委员会和/或EOTA工作组必须充分考虑到因欧洲规范所产生的技术问题,以期实现这些技术规范与欧洲规范的完全一致。
欧洲规范标准针对各种传统和新型的日用整体结构和部件产品设计,提供了共同的结构设计规则。未具体涉及独特的建筑形式或设计条件,若有上述情况,设计者需另行咨询专家。
[1]根据CPD第3.3条,基本要求(ERs)在解释性文件中应具备具体形式,以在基本要求和委托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来统一EN和ETAG/ETA。
[2]根据CPD第12条,解释性文件应:
a) 提供基本要求的具体形式,要求有统一的术语和技术基础,并在必要时指出每个要求的类别或级别;
b) 说明这些要求的类别或级别与技术规范的对比方法,如计算和检验的方法、项目设计的技术规则等;
c) 作为建立统一标准和欧洲技术审批准则的参考。
欧洲规范实际上发挥了与基本要求1和基本要求2的一部分相似的作用。
执行欧洲规范的国家标准
执行欧洲规范的国家标准应包括CEN出版的欧洲规范(包括所有附录)的全部文本,引言部分可加上国家版的书名页和国家版前言,也可加上国家版的附录(提示性附录)。
国家附件可以仅包含欧洲规范中已公开以供国家标准选择的那些参数,称为“国家决定参数”。此类参数被用于相关国家的建筑物设计和土木工程设计,即:
– 欧洲规范中给出的各种替代值和/或级别;
– 欧洲规范中只给出符号之处要用到的值;
– 各国特定的数据(地理、气候等),如雪图;
– 欧洲规范中给出了替代程序之处要用到的程序。其中可能包括
– 对资料性附录进行应用的决定;
– 非矛盾性补充资料的参考,以协助用户使用欧洲规范。
欧洲规范和统一产品技术规范(EN和ETA)之间的联系
建筑产品的统一技术规范和工程的技术规则[1]之间有必要保持一致。此外,对于参考欧洲规范、考虑应用国家确定参数的建筑产品,应明确提及包括其CE标志在内的所有信息。
有关EN 1992-1-1的更多具体信息
EN 1992-1-1描述了有关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使用和耐久性的原则与要求,以及有关建筑物的特殊规定。该规范依据与分项系数方法一起使用的限制状态概念。
EN 1992-1-1计划用于新结构的设计,并结合EN 1992的其他部分以及欧洲规范EN 1990、1991、1997和1998用于直接应用。
EN 1992-1-1也用作有关结构物质的其他CEN TC的参考文件。
EN 1992-1-1的主要使用者包括:
– 起草有关结构设计的其他标准和相关产品标准、测试标准和执行标准的委员会;
– 客户(例如制定有关可靠等级和耐久性的特殊要求);
– 设计方与承包商;
– 相关主管部门。
分项系数值和其他可靠性参数值被推荐作为基准值,以确定可靠性合格等级。选择这些数值的假定条件是,采用了相应等级的工艺和质量管理措施。如果EN 1992-1-1被其他CEN/TC用作基准文件,则需要取同一个值。
EN 1992-1-1的英国版附录
本标准提供了替代程序、数值、分类建议、以及各国须自行作出选择的说明。因此,执行EN 1992-1-1的国家级标准应有一个包含全部国家确定参数的国家版附录,用于各有关国家将进行的建筑和土木工程设计。
[1]参见CPD第3.3条和第12条,以及ID1第4.2、4.3.1、4.3.2和5.2条。
(1)P 欧洲规范2适用于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建筑物和土木工程的设计。它符合有关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在EN 1990:结构设计基础中给出的设计基础和确认情况。
(2)P 欧洲规范2仅涉及到混凝土结构的抗力、适用性、耐久性和耐火性要求。不考虑其它要求,例如有关隔热和隔音方面的要求。
(3)P 欧洲规范2与下列标准结合使用:
EN 1990: | 结构设计基础 |
EN 1991: | 对结构的作用 |
hEN's: | 与混凝土结构相关的建筑产品 |
ENV 13670: |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
EN 1997: | 土工技术设计 |
EN 1998: | 当混凝土结构位于地震地区时,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
(4)P 欧洲规范2可分为以下部分:
第1.1部分: | 一般规程与建筑设计规程 |
第1.2部分: | 结构耐火设计 |
第2部分: |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
第3部分: | 挡水和含水结构 |
(1)P 欧洲规范2第1-1部分给出了有关使用标准轻骨料制成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的通用设计基础,以及建筑物的特殊规定。
(2)P 第1-1部分讲述了下列主题:第1章: 概述
第2章: | 设计基础 |
第3章: | 材料 |
第4章: | 耐久性和钢筋保护层 |
第5章: | 结构分析 |
第6章: | 最终极限状态 |
第7章: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第8章: | 钢筋和预应力钢丝束详述-概述 |
第9章: | 构件和特殊规则详述 |
第10章: | 有关预制混凝土元件和结构的补充规则 |
第11章: |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 |
第12章: | 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
(3)P 第1章和第2章对EN 1990“结构设计基础”中的规定做出了补充。
(4)P 第1-1部分不涉及下述内容:
- 普通钢筋的使用
- 耐火性;
- 有关特种建筑的特殊方面(例如高层建筑);
- 特种土木工程的特殊方面(例如高架桥、桥梁、水坝、压力容器、海上平台或挡水结构);
- 无砂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构件,而且由重骨料或含有结构钢材制成(有关复合钢混凝土结构参见欧洲规范4)。
(1)P通过在本文中引用下列规范性引用文件,这些引用文件的规定构成了本欧洲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标有日期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后续修订本将不适用。不过,提倡就本欧洲标准达成协议的相关方积极研究应用下述规范性引用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EN 1990: | 结构设计基础 |
EN 1991-1-5: | 对结构的作用:热力作用 |
EN 1991-1-6: | 对结构的作用:在施工期间的作用 |
EN 1997: | 土工技术设计 |
EN 197-1: | 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成分、规格和合格指标 |
EN 206-1: | 混凝土:规格、性能、生产和合格性 |
EN 12390: | 硬化混凝土的测试 |
EN 10080: | 适合于钢筋混凝土的钢材 |
EN 10138: | 预应力钢 |
EN ISO 17660(所有部分): | 焊接 – 钢筋焊接 |
ENV 13670: |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
EN 13791: | 测试混凝土 |
EN ISO 15630: | 用于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的钢材:测试方法 |